执教两年半的时间里,三度拿下欧冠奖杯。然而在上赛季,皇马在西甲联赛的表现却毫无说服力(位列第三,与第一的巴塞罗那相差17分),很多球迷认为,齐达内即使能力再强,却未能统治联赛,更何况,拥有如此强大的阵容班底,且拿下欧冠也有其运气成分。

皇马连续三年拿下欧冠冠军,可归因于强大的中前场阵容,也可归因于球队在这项杯赛的作战经验,但也确实离不开齐达内的。齐达内的能力,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:

一、与迪马特奥的情况不一样,齐达内要统领这队满身荣誉的球员遵从指令、维持取胜的信念,已经是一大难事。要驾驭皇马球员则更需要主帅突出的领导才能与气质,而他本人的赢家经验和气质,是非常关键的一环。举个例子,上赛季C罗有一段时间能安心坐到替补席,固然是意识到自己的体能没有以往那么强悍(虽然还是很强悍),身体机能需要适当地休憩,但也要有齐达内的指引,才能让C罗本人接受这个决定。

齐达内能够拿出过来人的经历去说服C罗,劝他为人生中(可能是)最后一届世界杯而养精蓄锐,跟齐达内在2006世界杯的情形很相似。这份说服力恐怕是只有克鲁伊夫、齐达内等红裤子出身的主帅才具备的优势。

问题是,能够拥有克鲁伊夫、齐达内这份资历的主帅,恐怕少。在高举体系作用、球员个人能力因素作用下降的现代足球,更难出现这种拥有赢家气质的主帅。

二、大家都知道前三个赛季,皇马的人员变化极少,这样可以换来更衣室的稳定。这是齐达内的立身之本,更是皇马长年累月欠缺的东西,但随之带来了球队打法受到限制的问题。

前两个赛季,皇马具备两种打法,一是强调快速反击,以贝尔、阿森西奥、巴斯克斯、C罗为主力;二是以中短传控球维持对比赛的控制,以伊斯科为主力。两套打法并不对立,甚至可以视乎对手的情况而随机应变,不过皇马面临主力球员年龄增长的问题,使齐达内不得不逐渐偏重于中短传控,以减轻对球员身体机能的损耗。

在上赛季,对手开始洞悉皇马的缺陷,采取反制措施。齐达内无疑在比赛前布置方面的工作仍需要改进,但他却很擅长收放球员的节奏,这项能力来源于他自身过往在高强度比赛中,担任皇马的精神领袖时积累下来的经验。他还擅长选取适当的时机进行换人调动,这是他的突出之处。

欧冠是许多名帅用以衡量自身成就的一把尺。齐达内的荣誉是很多主帅穷尽一生都无法企及的成就,从教练的角度出发,齐达内的指教成就,是值得肯定的。

至于上赛季皇马在西甲联赛的表现远不及巴塞罗那,是皇马近几年的一个趋势,也是齐达内不可回避的一项缺点。但西甲联赛与欧冠杯赛的竞技环境和需求都不一样,前者更强调在长期作战下对球队的资源整合及分配、健全球队的战术体系,而欧冠则更强调主帅的临场应变与调度,两全其美的情况非常少。

利物浦在本赛季的英超联赛表现稳定,但欧冠却惊险地从小组赛出线。从利物浦近几年转会操作和成熟历程看,他们一直致力于建立健全的球队体系,但由于体系是刚建立完整,仍需时间磨合,所以在欧冠小组赛的某些场次比赛,出现调度未及时的情况。

淘汰赛“大师”贝尼特斯当年能带领利物浦在伊斯坦布尔抢下欧冠奖杯,但由于球队的体系不够丰富,英超联赛上未能稳定输出状态。

齐达内的球队,不会是那些喜爱钻研战术体系的球迷那杯茶。有人说,瓜迪奥拉和阿里戈·萨基这类主帅,是立足于精细化运作的体系,而且对于未来的足球发展有深远的影响,齐达内的成功,是坐拥雄厚的阵容班底,那么,他的足球资产是什么?

很显然,齐达内在这方面的贡献并不突出。但是衡量一名主帅的成就,不局限于战术体系的设计这一方面。一个能融合意大利式反击和西班牙传控风格的主教练,在足球历史上是罕见的。

一个杰出的体系终究是围绕个人能力特点而展开,当其他主帅偏执于体系的需求,摒弃一些有个人特点的球员,齐达内却能把风格各异球员兼收并蓄,足以展现他的足球哲学,也足以为下一代教练所学习、效仿。

齐达内仍是一位成长中的教练,他的进步空间是巨大的。带领皇马拿下欧冠三连冠之后,选择急流勇退是明智的,他需要更换舞台,继续磨练他的执教水平。所以,大家无须把齐达内抬举过高,但也要正视他的所做出的成就。“玄学”?也是不可替代的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